核心就一句话:“蚂蚁金服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”。
别套互联网这层皮啦,您这就是放印子的买卖。
其实这次约谈是帮了阿里一把,因为结论里明确给了一句“保持业务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经营,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体验不下降”。
翻译翻译,就是阿里的买卖继续做,互联网们放印子的业务不用停,这个大方向是安稳的。
只是你们都别再尝试用互联网这个科技公司的属性,来遮掩自己金融公司的本质,更别想“轻装上阵”,躲避监管。
传统银行的那套最低风险资本啊、资本充足率要求啊、内部监管流程啊,你也得有。
杰克马不是说巴塞尔协议是“老人俱乐部”么?恭喜你,你也是“老人”了,以后再也不能2块钱本金就借出去100块钱了。
从这个角度说,阿里今日股价大涨7%也是有理由的,因为利空消息确实在靴子落地:
反垄断法47条带走了182亿,但没有触及到企业拆分;约谈要求蚂蚁金服申设为金融公司,实际上等于买卖继续做(不能百倍估值就是了)。这些消息都佐证了阿里业务的“稳”,毕竟买卖不能做才是最大的利空。
虽然作为一个乐子人,我巴不得亲眼目睹一次拆解康采恩,也算是有生之年。
不过政府还是比较克制,当下只是先用强制力限制住了阿里的利润边界和金融系数,并没有动用市场准入权这个大杀器。
因此尽管阿里已经是个以金融资本为核心、以数据垄断为杠杆、以依附于数据的跨业关联业务为渠道的超巨型垄断样本,但现在也只是把它框住了而已。在阿里已经吃下的地盘里,超额垄断收益依然在继续。
所以只能说是阶段性胜利。
你拿了数据,应该去优化算法,提升生产及匹配效率,结果你们一个两个拿了数据就去放印子。与其优化算法服务所有商家,不如靠垄断直接收割头部利润,更不如放印子赚钱。
所以要按照金融公司来监管,而且要有风险隔离,要严控关联交易。你有了垄断数据,不代表你懂信贷、保险、理财,更不代表你能够承担失控的责任,只代表你有了垄断的销售渠道而已。
便利店的网店多,但便利店不能卖麻醉药,因为便利店没有这个能力也承担不了这个责任。现在一票互联网公司打着高科技的旗号搞金融业务,本质和便利店卖麻醉药没有区别。
所以不管你店名叫什么,你卖什么东西就得按什么监管标准来,这实际上是在帮阿里控制无序扩张,提前降低潜在风险。要是“2块钱本金借出100块”在全国范围内爆雷,那就不是罚款和金融监管整改那么简单了。